尘封的历史,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亲子景点  大梅沙
  

大梅沙位于盐田东港区和小梅沙之间,背靠菠萝山,面向大鹏湾,大梅沙片区包括大梅沙海滨公园和内陆腹地两部分,面积约168公顷。

村名来源

大梅沙与小梅沙相邻,它们的村前,都有一片洁白晶莹的细沙滩,根据沙滩的大小、村子规模的大小,区分出“大小”梅沙。它们是清朝恢复新安县界后,迁来的客家人新建的村落。

“梅沙尖”是大小梅沙得名的缘由,梅沙尖是山名,为梧桐山的一个支脉,高753米,山顶像个尖尖的锥子,山南脚下就是大海,康熙《新安县志》里曾有“山里多梅”的记载,“多梅”就成为这座海边山脉的名称来历。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在大梅沙西面有一座山,叫求水岭,其名字的来源也有一段故事。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梅沙一带发生大旱,整整一年都没有下雨了。一天,一名叫贵哥的村民,来到海边,看到一根檀香木的树头漂到岸上,于是他把这根檀香木拉回家,晾干后,抬到大梅沙村西面的山上点着,以此供奉天上的神仙。结果,大梅沙就突然下起了大雨。从此以后,每当大旱时,人们都纷纷来到这山上求雨,这山后来也被称为“求水岭”。

求水岭上有很多大树,村民们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上面的树一棵都不能砍.后来,为了防御,村民们还集资买了一门山炮,放在求水岭上。

村史概况

大梅沙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村里除了西边的几排屋子是坐西向东外,其它的几排屋子都是坐北向南的,就在最北的一条巷,巷宽4米左右是大梅沙村最宽的巷。大梅沙是清康熙年间恢复新安县界后的新建村落。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在梅沙片区是个较大的村庄,人口最多时有五六百人,现在有三百多人。120户居民.村里过去有32个姓氏,杨姓、袁姓较多,还有陈姓、莫姓、麦姓、邓姓、林姓、徐姓、石姓、黄姓、骆姓等等。究竟是哪个家族先到这里的,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梅沙第一大巷要比村里其他的巷要热闹得多,因为这里有一间小卖部,是当年盐田供销社在全大梅沙地区开的唯一一个日常百货小店铺,周边的成坑村、上坪村的居民,都要来这里买日常的酱醋糖茶。

如今,在小卖部门前还保留着当年的门牌“大梅沙村112号”。透过门旁的小窗,房间的内柱上方,还留着当年写着的“伟大的统帅毛主席万岁”的红色大字。

洪圣庙

当年,就是在现在股份公司办公楼前面的那片空地上,有一个洪圣庙。洪圣,专称南海洪圣大王,是中国南方有名的神祀。洪圣本名洪熙,是唐代的广利刺史,以廉洁中贞闻名。他熟悉天文、地理、数学,曾设立气像台来观察天气,为渔民商旅减低出海的风险。后来因辛劳过渡而早逝。皇帝得知他的功绩,于是追封洪熙为广利洪圣大王,在沿海为他兴建庙宇。及后,曾被加封“洪圣”、“昭顺”、“威显”等封号。宋代则被封为“南海洪圣广利王”。

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为洪圣爷诞,以及清明、中秋、端午和过年等大节日时,村民都会到庙里举办活动。和大梅沙隔海相望的香港平洲岛上,还保留着一座洪圣庙,为明初建造。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现在大梅沙村村民新盖房子的地方和海景酒店等地,地势较低,都是稻田。现在万科东海岸地方,当年是一片湿地,什么都不长的。

大梅沙原来有所学校叫“洪梅学校”,周边几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洪梅学校可能是取洪圣王庙和梅沙的第一个字而取名的吧。后来,在洪梅学校基础上建了梅沙小学。

两次瘟疫

大概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大梅沙村爆发了一次大的霍乱。那时疫情传染得很快,村里有的人上午还把因得霍乱而被夺去生命的村民抬到海边埋掉,下午自己就不行了。由于灾情严重,当时的政府决定封锁整个大梅沙村,将这里划为疫区,禁止所有村民出去和外面的人进来。当时的霍乱是从村东北角开始的,麦姓和林姓村民被霍乱夺去生命的最多,有些甚至全家都没了,房子后来也没人住就倒塌了,现在荒在那里。

那次瘟疫村里人口一下就下降了不少,所以这么大一个大梅沙村现在所有的男丁加起来也就300多人。

大概隔了五六年,大梅沙村再次被霍乱困扰,一位当时任国民党营长的杨礼球与妻子也在这次疫情中去世。而更不幸的是,远嫁坪山的杨礼球的妹妹在探望杨礼球后,在回家途中,走到上坪时,也病发身亡。

百年古树

在大梅沙村后面原来有很多百年大树,品种有樟树、榕树、龙眼树和潺槁树等,占了七八亩地。那些大树非常粗,几个人都抱不住,树枝也连成了片,阳光都照不下来,村里开会,都在大榕树下。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大梅沙村唯一保留下来的一棵古榕树

以前村民都将古树当成神灵来供奉。认为古树林是“风水林”,能保佑风调雨顺,为全村人带来好运。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上面要他们砍树拉去炼钢铁,但是村民们不听,不愿砍风水林的树。后来村里来了一个工作队,竟把村后面的树基本上砍光了,又要砍村东边的林子。当时的老村长袁新发实在忍不住说了一句:“这些树是我们拴牛的地方,别砍了!再砍我们连拴牛的地方都没有了。”东边的几棵古树才可以免遭厄运,但是现在经济发展了,这片林也被牺牲了。

大梅沙古遗址

大梅沙虽然是恢复新安县界后的新建村落,不过著名的大梅沙古遗址证明,这里早在新石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生活。

大梅沙古遗址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海湾沙丘遗址位于深圳大鹏湾北部盐田区大梅沙村大梅沙海滩。1992年的大梅沙村就考古发掘了大梅沙村遗址,2001年在与1992年考古发掘的大梅沙村遗址相距只有300米的地方发现新的遗址。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通过遗址出土的陶、石器提供的信息,考古工作者大致可以推测当时的经济形态:近海捕捞及采集是当时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大型网坠的发现则说明海洋捕鱼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遗址内缺乏用于农业耕种的生产工具,原始农业在该地区还不发达。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青铜器,说明当时这里一度非常繁荣,而当时岭南地区与中原一带远隔重山,而海上交通却相当发达,由此可以将大小梅沙一带的历史推至4000年~5000年以前,而深圳的历史则可以推至5000年~6000年以前。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大梅沙遗址出土的春秋文物

专家表示,从目前对大梅沙村遗址的考古挖掘情况来看,可以肯定深圳在历史上至少曾有三次大的移民现象。一次是东晋时从中原迁移而来;一次是南宋末元朝初,中原因金人而战乱,导致大批中原先民迁至于此;一次是明末清初,满洲人入侵,中原居民再次南迁。

社会发展

“遍地杂草烂泥塘”——有人曾用这样的词句,来描述改革开放前的大梅沙片区。

在大梅沙人的集体记忆中,改革开放之前,地处偏远的大梅沙片区非常落后,没有一间工厂,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店,道路仅一条沙石边防路,还不通班车,而孩子们上学只能到仅有的一间村办小学里。偏僻、荒凉、闭塞的海滩渔村,就是当年大梅沙片区最突出的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梅沙迷人的风景也逐渐吸引很多人来旅游,大梅沙片区作为一个新兴的滨海旅游片区露出了雏形。然而,受制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大梅沙还是一个很多人难以进入的地方,不过是一个设施简陋、功能不齐、交通落后的简易海滨浴场而已。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1975年第一条公路从盐田通到了葵涌,大梅沙才跟盐田、沙头角片区真正连接起来,汽车派上了用场。然而到市区还是只有一条仅有6米宽的盘山路,是一车道的,会车的时候要非常小心。梧桐山隧道1987年9月投入使用,成为从市区通往东部地区的咽喉要道,结束了居民翻山越岭进城的历史。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1998年3月,盐田区挂牌成立,提出了新区未来5年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建设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海滨城区。借着这个契机,大梅沙片区迎来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1999年,大梅沙海滨公园作为深圳市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免门票对公众开放,建设总投入1.2亿元。这个当年简易的海滨浴场,变成了一个高档酒店林立、现代气息浓厚的海滨公园,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盐田区成立后的4年中,拓宽了通往市区的主干道深盐路,修建了进入三洲田和梧桐山风景区的循环路,纵贯大鹏湾海岸线的盐坝高速公路A段建成通车,从罗湖口岸到盐田只需20分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大梅沙成为盐田区版图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环境最美的街道。

美丽迷人的“黄金海岸”——大梅沙

为了开发深圳东部的旅游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盐田经济社会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盐田区政府与市文体旅游局共同创办了深圳黄金海岸旅游节,一年举办一届。举办黄金海岸旅游节为盐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为该区提出的建设“国际化海滨旅游城市”作出了贡献,旅游业已成为盐田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随着深盐第二通道的开通,东部华侨城开门迎客,每年一届的深圳黄金海岸旅游节奏响海洋文化旅游滨海生活蓝色乐章,大梅沙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漫步走过大梅沙海滨公园,绿色生态景致美不胜收,三面青山相拥、一面平缓面海的平畴内,椰林婆娑、绿意逶迤、沙滩细密、雪浪逐岸,伴之以习习海风拂面。以绿阴冠盖的阳光廊连接椰树林立、花草争艳的太阳广场、月亮广场为主线,附有冠大荫浓的法国枇杷掩映着的草坪停车场,造型奇特各异、具有浓郁的海滨特色的张拉膜,像朵朵白云垂落在青山碧海间,沙丘绿洲、缀花草坪,构筑起了优美舒适的海滨旅游环境。大梅沙,已然成为一个现代海滨风情小城。

Post:2018-06-13
  
标签:大梅沙
网站首页 亲子景点